在四川,一场以“15分钟”为刻度的城市变革正在悄然发生。从乐山峨眉河畔的社区食堂到成都三圣街道的智慧菜场,从绵阳科技新城的托育中心到自贡老城区的适老化改造,四川正以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建设为抓手,将民生服务的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。2025年,这一民生工程迎来关键节点——全省地级城市将逐步实现全覆盖,超8300万四川居民将共享“推门就是美好生活”的便利图景。
一、从试点到全域:民生工程的“四川速度”
自2021年启动试点以来,四川已构建起“9个国家级试点+1个省级试点”的发展矩阵,覆盖300余个便民生活圈、13万余个商业网点。在成都锦江区喜树路社区,退休老人马大爷的“15分钟生活圈”堪称典范:步行10分钟可达社区食堂、卫生服务中心和国画兴趣班,15分钟内可抵达大型商超和城市公园。这种“一站式”服务模式,正是四川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缩影。
数据显示,试点建设已带动社会投资超200亿元,创造就业岗位近100万个,惠及超700万居民。乐山作为国家级试点城市,其“多元融合、创新治理”的经验更被纳入全国推广案例。如今,随着建设转入全面铺开阶段,四川计划在2025年内实现地级城市全覆盖,让更多居民享受“家门口的幸福”。
二、精准供给:打造“需求导向”的民生矩阵
四川的便民生活圈建设并非“一刀切”,而是以“一圈一特色”为原则,精准匹配居民需求。在供给端,2025年发布的《四川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机会清单》涵盖200个项目,覆盖零售餐饮、养老托育、医疗健康等八大领域。例如,针对“一老一小”群体,清单明确提出建设嵌入式托育点和适老化无障碍设施;针对“小修小补”需求,鼓励社区引入配钥匙、修鞋等便民摊点。
在需求端,四川通过“以旧换新进社区”“品质商品进社区”等专项行动,激活社区消费潜力。乐山在便民生活节期间发放的122万元消费券,直接拉动社区商业消费增长。这种“供需对接”的模式,既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需求,又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发展机遇。
三、政企协同:构建“全民共享”的治理生态
四川的便民生活圈建设,始终秉持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全民共享”的理念。政府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支持和资源整合,为项目落地提供保障;企业则通过市场化运作,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。例如,在成都武侯区,某社区商业综合体通过盘活闲置资源,引入知名品牌和智慧管理系统,打造出集购物、餐饮、文娱于一体的“社区客厅”。
这种政企协同模式,不仅提升了社区商业的供给能力,还催生了新的就业形态。据统计,便民生活圈建设已带动社区商业从业者增加约30万人,其中不乏“社区规划师”“养老护理员”等新兴职业。
四、未来图景:从“便利圈”到“幸福圈”
随着地级城市全覆盖目标的推进,四川的便民生活圈建设正迈向更高水平。未来,四川将重点推进“智慧生活圈”建设,通过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技术,实现社区服务的精准匹配和高效响应。例如,在绵阳科技新城,居民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社区食堂菜单、预约托育服务,甚至参与社区治理投票。
同时,四川还将深化“文化赋能”,将非遗传承、社区教育等元素融入便民生活圈。在乐山便民生活节上,彝绣非遗表演与“乐山味道”美食展的结合,正是这种“文化+商业”模式的生动实践。
从“15分钟”到“全覆盖”,四川的便民生活圈建设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,更是一场城市治理理念的革新。它让居民在“家门口”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服务,让城市在“烟火气”中焕发出新的活力。正如四川省商务厅负责人所言:“这不仅是便民服务的升级,更是对‘人民城市为人民’理念的生动诠释。”未来,随着更多“幸福圈”的落地,四川的民生答卷将更加温暖人心。
联丰优配-海口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行情网-配资港股一览表 今日大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